信息工程系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依照“十二五”规划指导,顺利开展系部工作,并取得系部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但对于系部建设,我们的发展还有相当大的空间,为了更好的开展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实训,以及为学校网络和学院信息化建设提供鼎力支持,信息工程系特制定系部发展的“十三五”规划,从而指引我们开展下一个五年工作。
一、 专业建设规划
(1)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扎扎实实地推动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以质量为根本,以措施为保证,以需求为动力,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
(2)发展目标
信息工程系是我院最早建设的一批重点系部,从2013年开办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经历了艰难的创业与探索:从办学思想到付诸实施,从专业规划到课程设置,继而教学诊断与评估等重要活动。几年来,我系只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610201)一个专业,学科结构过于单一,经过几年的办学经验积累,以及用人单位反馈。专业认证小组考察论证,我系计划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上马新专业――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代码:610207)、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代码:610214)、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代码:610119)、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代码:610212)、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代码:610213),共六个专业形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骨干的专业群落。年招生争取达到800人,从而满足社会各届对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1.人才培养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根据本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对部分操作设计类课程,合理压缩理论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
2.培养定位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包括计算计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服务行业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计划再经过5年建设,使师资队伍能够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均较为合理的优秀队伍,专职教师人数达到6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以上,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及以下)的比例达到1∶4∶4。1~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3项教改项目获省部级以上教改成果奖。
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准备采取的措施有:
1.教师教学
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教授一门课程,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工作,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青年教师学术素养的提高,使其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2.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授和副教授牵头的专业建设型、课程建设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型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型为主的教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4)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通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规划教材,编写出版5本左右的优秀教材,争取获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1项课件获国家优秀课件评比获奖;完善我系的精品课程,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展开教学。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完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用于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及进行学科竞赛的训练。加强教学研究和承担教改项目,系部教师每年发表的教改论文数量人均不低于0.5篇。
(5)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把握好教学内容,信息量要大;把握好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把握好实践教学,培养能力;把握好课程衔接,承上启下。
1.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群建设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构成,形成宽、专的人才培养体系。
2.精品课建设
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力度,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设3门以上精品课程形成合理的精品课程体系。
3.教学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系部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五年内建成2门重点课程的资源供全院学生公开学习。
(6)教材建设规划
在教学过程中,优先选用高质量教材、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新教材和原版英文教材,如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或省部级精品教材,逐步实现教材选用的规范化。此外,在已编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鼓励教师自主编写专业教材2-3套,同时鼓励教师开发和研制与教材和课程配套的电子教材、CAI课件、可在网上使用的自学教材等。
(7)实验室建设规划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经过持续努力,把本专业实验室建成即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又能完成一定科研任务的实验室,组建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群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用于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实习实训基地。经过持续努力,建成能够满足多种实践教学目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个,建成具有较稳定,每年能接纳100-200名学生参与实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个。
创新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用于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及进行学科竞赛的训练。
实践教学队伍。加强实验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切实建立起一支业务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岗位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8)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持续发展。
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个教学阶段,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形成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9)教学管理建设规划
完善各项教学制度和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贯彻执行教学评估与检查制度,坚持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专业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等。
1.质量控制
继续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把握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制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确立目标,二、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三、注重信息与收集(包括统计、检测),四、不定期的自查、接受上级检查,五、加强信息的反馈。
2.学生质量及就业情况跟踪调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本专业各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全面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跟踪学生从入学、在校学习、毕业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毕业生质量以及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10)突出专业特色及优势
突出我系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定点定向的向企事业单位,提供专门技术人才,以校企联合为手段,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11)实训中心规划
十三五期间,实训中心工作重点从日常维护管理、过渡到网络建设、运行及管理规范化、数字化。主要工作目标包括:
1.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2.加强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3.继续完善管理,加强服务意思,提高服务水平;
4.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证各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5.进一步加强科研、开发力量,提高服务质量。
(12)系统开发组(筹)规划
系统开发组在未来五年内,努力做到保障已开发的学校考试系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官方网站、学生、留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教育服务平台、教学实践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做到对参与系统开发的老师及学生进行培训,对系统进行维护、数据做到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依据学校其他部门的新需求,做好系统的开发工作,从而实现数字校园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工程系
二O一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一、 专业建设规划
(1)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扎扎实实地推动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以质量为根本,以措施为保证,以需求为动力,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素质、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
(2)发展目标
信息工程系是我院最早建设的一批重点系部,从2013年开办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经历了艰难的创业与探索:从办学思想到付诸实施,从专业规划到课程设置,继而教学诊断与评估等重要活动。几年来,我系只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610201)一个专业,学科结构过于单一,经过几年的办学经验积累,以及用人单位反馈。专业认证小组考察论证,我系计划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上马新专业――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代码:610207)、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代码:610214)、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代码:610119)、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代码:610212)、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代码:610213),共六个专业形成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骨干的专业群落。年招生争取达到800人,从而满足社会各届对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1.人才培养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专业根据本学科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对部分操作设计类课程,合理压缩理论课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
2.培养定位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包括计算计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服务行业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计划再经过5年建设,使师资队伍能够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均较为合理的优秀队伍,专职教师人数达到6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以上,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及以下)的比例达到1∶4∶4。1~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3项教改项目获省部级以上教改成果奖。
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准备采取的措施有:
1.教师教学
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期至少教授一门课程,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工作,逐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青年教师学术素养的提高,使其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2.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以学科带头人、教授和副教授牵头的专业建设型、课程建设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型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型为主的教学团队,带动全系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4)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通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规划教材,编写出版5本左右的优秀教材,争取获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1项课件获国家优秀课件评比获奖;完善我系的精品课程,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展开教学。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完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建设,用于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及进行学科竞赛的训练。加强教学研究和承担教改项目,系部教师每年发表的教改论文数量人均不低于0.5篇。
(5)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把握好教学内容,信息量要大;把握好教学理念,重视创新;把握好实践教学,培养能力;把握好课程衔接,承上启下。
1.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群建设
本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及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构成,形成宽、专的人才培养体系。
2.精品课建设
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力度,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建设3门以上精品课程形成合理的精品课程体系。
3.教学资源建设
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等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并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
系部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五年内建成2门重点课程的资源供全院学生公开学习。
(6)教材建设规划
在教学过程中,优先选用高质量教材、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新教材和原版英文教材,如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或省部级精品教材,逐步实现教材选用的规范化。此外,在已编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鼓励教师自主编写专业教材2-3套,同时鼓励教师开发和研制与教材和课程配套的电子教材、CAI课件、可在网上使用的自学教材等。
(7)实验室建设规划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经过持续努力,把本专业实验室建成即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又能完成一定科研任务的实验室,组建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群综合实践教学平台,用于计算机专业软件课程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实习实训基地。经过持续努力,建成能够满足多种实践教学目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个,建成具有较稳定,每年能接纳100-200名学生参与实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个。
创新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用于学生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及进行学科竞赛的训练。
实践教学队伍。加强实验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切实建立起一支业务水平高、指导经验丰富、岗位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
(8)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结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持续发展。
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形成“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三个教学阶段,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培养体系,形成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9)教学管理建设规划
完善各项教学制度和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贯彻执行教学评估与检查制度,坚持毕业学生质量跟踪调查、专业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等。
1.质量控制
继续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把握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制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确立目标,二、制定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三、注重信息与收集(包括统计、检测),四、不定期的自查、接受上级检查,五、加强信息的反馈。
2.学生质量及就业情况跟踪调查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本专业各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全面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跟踪学生从入学、在校学习、毕业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情况。根据毕业生质量以及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10)突出专业特色及优势
突出我系是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定点定向的向企事业单位,提供专门技术人才,以校企联合为手段,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11)实训中心规划
十三五期间,实训中心工作重点从日常维护管理、过渡到网络建设、运行及管理规范化、数字化。主要工作目标包括:
1.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
2.加强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
3.继续完善管理,加强服务意思,提高服务水平;
4.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证各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5.进一步加强科研、开发力量,提高服务质量。
(12)系统开发组(筹)规划
系统开发组在未来五年内,努力做到保障已开发的学校考试系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官方网站、学生、留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教育服务平台、教学实践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做到对参与系统开发的老师及学生进行培训,对系统进行维护、数据做到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依据学校其他部门的新需求,做好系统的开发工作,从而实现数字校园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工程系
二O一六年三月二十六日